“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凭借着这句座右铭,张德兆砥砺前行,不断奋斗,逐步实现自己的“爱国梦”。
张德兆是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潜心研究智能驾驶领域,暗下决心一定要奋发学习,报效祖国。2011年,他在日本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智能车纵横向安全协同控制的论文,被评为当时亚洲唯一优秀论文,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学者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获此奖项。
“上学的时候,学校领导提出过一个口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口号对我们这一代清华学子的影响很大,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报效祖国。”张德兆回忆说,“以前,我们系主任说过,我国是汽车大国,不是汽车强国,仅仅有汽车产业,但核心技术缺失,需要年轻人去努力。再加上那时候国家整个的创业氛围很好,所以出来创业,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当时的不二选择。”于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张德兆开启了自己梦想的奋斗历程。
2015年,张德兆创办了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无人驾驶汽车领域,聚焦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他想在无人驾驶领域有所作为,为国家在无人驾驶领域尽一份力,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智能和便利。他深知时代就是他的背景,于是开始放手一搏。
创业最初的半年间,张德兆与创始团队、员工们一直潜心研究、探索,直到在一次展示中,智行者的车以10天内零事故零失误的表现,超越了其它公司,在业内声名鹊起。
张德兆在成立智行者初期就确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高速自动驾驶乘用车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所以公司选择从低速车做起,通过低速无人车的商业化来壮大公司,把基础的算法、硬件产品做好,再逐步去做乘用车,这是张德兆创业初期作出的一个重要选择。“最初我们决定做低速车的时候,公司的人都不太能接受,好像从一个高端的产品一下子降了档次。”在谈到抉择的时候,张德兆说起了做产品时的“分岔路口”。
“产品驱动的思维很重要。”张德兆深信这一点。他带领团队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于是就有了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和无人驾驶物流车“蜗必达”的问世。在今年北京世园会上,“蜗小白”肩负起了园区庞大的环卫任务。如果仅仅以传统的环卫方式来工作,北京世园会的环卫压力会很大,而“蜗小白”脱离人工操作,自主在路面上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收集等工作,为北京世园会的干净整洁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蜗必达”,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物流配送行业,实现了无人物流配送服务。智行者还采用自动驾驶系统结合具备360°全程监控和实时信息交互的云平台管理系统,以及可一键开锁的智能快递柜,实现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目前该项目已经正式在清华大学落地运营,“蜗必达”在图书馆的馆际之间运送图书,这是国内首次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之中。
“客户认可的那一刻,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张德兆笑笑说,“当我们的产品问世后能够为人们服务,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是非常值得的。”智行者几年来一直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在无人驾驶领域耕耘着,张德兆也坚定地表示要把认准的事情做成,通过不断的奋斗,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在谈到对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时,张德兆说:“创业要有细水长流的韧劲儿,我们做到今天非常感谢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和认可。年轻人也一样,做事情要顺应时代,要考虑能否给当今的时代创造价值。”
张德兆凭借着爱国情怀,带领着敢冒险、敢拼搏的智行者一路走到了今天,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张德兆怀揣的无人驾驶梦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昌平广播电视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