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航空迷、是航空工程师、是老师、更是追梦人。他坚信,未来是创造出来的。他,就是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未来产品技术组的副组长(新能源方向)——张驰。
1987年出生的张驰从小就是个航空迷,看见天上有飞机飞过,他会盯着看很久。也许正是从那时起,一颗孕育着航空梦的种子就在张驰年幼的心中萌芽。高中时到英国留学,学习期间选择的专业也与航空有关,还考取了飞机驾驶执照。“我学习飞行,是想要加深对飞机飞行特性的了解,这会使我在设计飞机的过程中更加有感觉。”张驰告诉记者。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开始了国产大型客机研制的艰辛之路。这对张驰来说,就像是祖国在召唤,使命在召唤。
2011年,专攻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张驰从克莱菲尔德大学硕士毕业,“我想做我们自己的飞机”张驰表示。第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简历,投给了当时组建只有3年的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同年,张驰回到祖国,加入了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参与中国商飞公司下一代支线客机和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相关论证工作。
“每天通过写报告、计算、分析的方式得出解决方案,就好像是在造‘纸飞机’,对方案的真实性,我们自己心里也有问号。”张驰告诉记者。由于接触不到实物,这份论证工作无疑让张驰感到有些“遗憾”。
能否把我们的论证概念,按照飞机比例缩小下来,再用无人机的技术进行试飞,来探索它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带着这样的大胆想象,张驰组建了一支年轻的团队,包括他在内的7个兄弟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便有了“灵雀”项目的诞生。
“灵雀”是一种缩比验证机型,是用于测试新技术可行性的飞机。通过“灵雀”验证的前沿航空技术,可以保证安全地应用于其他飞机上。因此,“灵雀”验证机可谓是大飞机上的“技术先驱”。“取名‘灵雀’,喻意像麻雀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张驰告诉记者。
张驰说:“研发初期,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原则上不能占用工作时间。”于是,张驰既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负责“灵雀”项目。为了不耽误平时工作进度,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投入到“灵雀”项目中。狭小的实验室中总出现带着爱人、孩子加班的情景。“没有补贴,有些时候甚至要自己垫钱去买一些科研物资,但我们充满干劲儿。我坚信未来是要靠实干去创造的。”张驰说道。
2013年“灵雀A”验证机完成了首飞。如今,在张驰的带领下团队又研发了“灵雀B”“灵雀C”“灵雀D”“灵雀H”5个系列超过20架该类型的验证机,作为未来民机的飞行验证平台和先进民机技术的搭载飞行验证平台。“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摔掉了大量的验证机。但我们用摔掉的验证机换来了更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张驰表示,
在灵雀验证机上,他们在完成新型气动布局客机气动特性探索的同时,大胆地尝试了包括3D打印、氢燃料电池等新技术。
张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很幸福,有机会去做国家需要的事情,去做我们想做的事,去做前人做不到的事情。”
张驰入职中国商飞北研中心8年来,获得中国商飞十大青年英才称号,以及2050青年奖、大飞机青年科技创新奖、北京市留学归国人员择优资助奖励(重点类)的称号与奖项。同时其研发的“灵雀B”缩比飞行验证机获得第二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截至今年5月,张弛发表授权专利4项、论文2篇,是《飞行器总体设计》编者之一。
除了航空工程师身份之外,张驰受聘兼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精品课的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以及北京昌平区青联委员。“我主动到社区中去,和很多非航空专业的人分享我的经验;走进学校,和学生们分享我的知识。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对航空事业充满兴趣,让航空事业不再神秘,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祖国的航空事业中,一起用创新托起祖国的民机梦。”张驰表示道。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昌平广播电视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