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王何花,自2003年1月份起,就在家里照顾因病瘫痪在床的丈夫王彦杰,长达12年时间,她从未想过离开丈夫,离开这个家。为了让丈夫吃好喝好一点,这么多年来,她省吃俭用。照顾患病丈夫,还要培养儿子,但对她来说,生活再辛苦,每天和家人一起,就满足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和劳累,没有白费,儿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
王何花与王彦杰刚结婚时丈夫是健康的,日子过得很好,2002年丈夫就患有“遗传性小脑萎缩”,当时去了几家医院都说无法治。患者的病情不容乐观,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没过一年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都要喂,也不能说话,大小便也拉在身上。王何花无怨无悔,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王何花悉心照顾丈夫,希望他能早日好起来。但是,医院治疗都没有效果,也没能恢复到正常人那样,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重担压在王何花肩上。王何花既要照顾丈夫,还要照顾儿子,没有一刻能歇着。
王何花无怨无悔,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13年来,王何花每天不厌其烦地喂饭,伺候大小便,给丈夫洗澡。瘫痪病人时常会觉得身上某处很痒或者麻木,开始的几年,王彦杰不会说话,只是哇哇大叫,表示不舒服。每当这时,王何花就会给丈夫抓痒,但因为不知到底是哪里痒,所以总是抓错地方,两个人为此得耗上很长一段时间。但王何花总是耐心对待,直到抓对地方为止。王何花每天出去打工,抽时间还要推着丈夫出去们晒太阳,每天早上起得很早,起来收拾房间,洗丈夫的衣服、垫子等,帮丈夫洗漱、按摩、锻炼。每天晚上等丈夫睡了之后,她才躺下,但一晚上至少要起来两三次,帮助丈夫盖被子,询问他是否要喝水是否要方便。由于经常帮丈夫擦洗身子,所以丈夫身上从没有长过褥疮。12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丈夫按摩、敲敲背、活动活动筋骨……这一情一景,对于邻里四舍来说,可谓是司空见惯了。可这12多年来,这其中所饱含的万般艰辛和无限心酸,那只有故事的主人公王何花心里才能知晓。
如今,王何花和丈夫都已结婚20多年,村里为王彦杰办理了残疾证,在儿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身为父母的他们做到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榜样,使儿子从小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行。而这个孩子也更加自强、自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少让父母操心。学习更是众多同龄孩子的好榜样,她的儿子在2012年考入了北京矿业大学,儿子上学学费也都由政府补贴,家里只有王何花和丈夫两个人。为了照顾丈夫,她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给自己添置过新衣服了,为了照顾丈夫,很少能见到她在外面闲逛闲聊,因为她没有时间。就算上街买菜,也是算好了时间往家赶,她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在家,她说,现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没以前那么操心了,只有丈夫令她放心不下。照顾丈夫已经成为习惯。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是患难夫妻?什么是白头偕老?王何花用22年的辛苦换来了这个幸福家庭。
马池口镇横桥村王何花家庭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昌平广播电视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