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随着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盛装开幕,各大场馆也正式开门迎客,“丝路花语”场馆作为今年嘉年华上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市民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3月14上午记者来到草莓博览园西区的“丝路花语”场馆,为大家提供观赏线索,一起踏上“寻花”之旅。
“丝路花语”馆作为缤纷农业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场馆(6912㎡),以“丝路花语、美丽世界”为展示主题,将花卉与艺术景观融合深度挖掘一带一路花卉文化内涵,以花为载体,展示一带一路经贸文化交流成果与异域文化气息,让游人们深深的体会到异国的芬芳。
刚走进场馆,就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馨香味道,来自“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150余种姹紫嫣红的鲜花,将场馆装扮得生机盎然,勾勒出独特的缤纷画卷,顿时让人“坠入”花的海洋,让人迷醉,深深沉浸。
场馆中一簇簇淡蓝色的花卉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了解到,这种淡蓝色花卉叫八仙花,是今年展区新增的虎耳草科植物,八仙花原产自中国,后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其样子和绣球相似,所以又叫绣球花。而此次展览的八仙花是来自丹麦的衍生品种,和传统的桃红色、粉红色不同,花色呈现淡蓝色。今年和长寿花作为主要造景元素,展示郑和携船队七下西洋的景象。
据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丝路花语”场馆现场运营负责人梁正春说:“今年共引进5000余盆来自丹麦的八仙花新品种,都是通过空运的方式运抵馆内,这也是首次在北京市大规集中绽放,花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绿色渐变为淡蓝色,受温度影响花期在一个月左右。由于版权保护原因这种场景在国内市场是见不到的。”
此外,场馆中两幅用10余种花摆拼而成的荷兰画家梵高的著作《麦田与柏树》和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著作《海棠》,也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记者了解到这两幅画作是采用“永生花”由两个技师历时一周制作而成的。所谓永生花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鲜花进行一系列复杂工序加工而成的,无论是色泽、性状、手感几乎与鲜花无异,保持了鲜花的特质。游客不仅能欣赏到色彩斑斓的‘永生花”,还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艺术气息”。
走进“丝路花语”展馆——一起踏上“寻花”之旅
荷兰画家梵高的著作《麦田与柏树》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著作《海棠》
来自丹麦的八仙花新品种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昌平广播电视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