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多种文化“年货”,在浓浓的“年味”中,与观众共迎“癸卯”兔年的到来。
进入馆内,喜庆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百福纳祥”活动——书法家写福字和春联。一大早,在中央大厅5米高的灯彩《兔吉祥》附近,工作人员们铺好红纸、备好笔墨,为活动做着最后的准备。上午10时整,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携书法家骆芃芃、徐福山、李一、赵鹏辉等,为早已排队等候的观众现场书写“福”字。观众们收获了各种字体的“福”字,朱女士说:“过去的一年特别不容易,今天天气特别冷,我们也赶来迎‘福’了。”
还有几位幸运观众抽到大奖——书法家现场手写的新春对联。龙先生带着还在上学的女儿前来,幸运地收获了徐福山先生亲笔题写的春联。龙先生说,每逢传统节日,馆内总会举办各种活动,没想到今天真能有幸获奖。他的女儿在一旁手持横批,兴高采烈地说,“来的路上就希望能抽中一幅春联,现在梦想成真了特别高兴,等回家就把春联贴在大门上”。
此时,从馆内的多功能厅传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这是该馆为观众准备的又一文化“年货”——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共同推出的“艺海拾遗”系列非遗展演之“小年专场”。本场活动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王玥波担任导赏人,演员们为观众表演了快板书、民乐、相声等节目,唢呐、空竹、打击乐等也将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让观众感受到洋溢在博物馆里的“年味”。
同时举办的多个展览,也是文化“年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年度成果展“文化之美·绣色可观”与观众见面,在寒冷的北方冬日,带来丝缕南国的丽色。此外,2023年元旦推出的系列新展“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和“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个展”,以及“中华瑰宝”系列展览中的“丝路丹青”、“藉器传文”和“太行之魂”展览也正在展出中。1月5日揭幕的主题邮局面对观众开放,也吸引不少市民参观打卡,一同品味新年文化大餐。
夜晚,华灯初上。馆内的又一项文化“年货”——“张灯结彩过兔年”新春灯彩会拉开序幕。这里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地的部分国家级及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一只“坐”在星空宇宙中的“兔子”,更是成了当晚的明星,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打卡。大家在五光十色的绚烂灯光中,一同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安康。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市昌平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