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妇联在浙江嘉兴召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揭晓了999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北京有26户家庭上榜,其中昌平区霍营街道张雪松家庭包含在内,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个家庭吧。
“妈妈,我会在姥姥家多喝水,多吃饭,不发脾气,好好睡觉,你在医院要把拉链拉紧了,好好保护自己,健健康康的回来···北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稚嫩的话语,殷切的嘱托,5岁的李姝阅为妈妈录制的视频让社区里无数的居民感动落泪。她的母亲正是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的居民张雪松,北京安贞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也是朝阳区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接诊人员。此刻的张雪松,正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承受着未知病毒暴露的风险,与自己年仅5岁的女儿隔离已有半个月之久。
回忆起当时接诊时画面,张雪松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她曾谨慎的向病人反复确认,是否有过武汉暴露史或病例接触史,得到病人的否认后,她按照常规流程,为病人进行体温检测等一系列检查工作。直到病人的体温一直在39度5高烧不退时,病人这才告知自己长期在武汉工作,当时,张雪松的内心“咯噔”一下,除了薄薄的医疗口罩,接诊时,她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意识到自己的高度病毒暴露风险,张雪松和同事马上调整了科室的防护等级,并紧急为自己采取了隔离措施。把年幼的孩子和70岁高龄的父母都托付给丈夫照料,张雪松孤身一人在空旷的房间里进行了自我隔离,当时,她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自己可千万不能倒下!”,而此时,距离欢声笑语万家团聚的除夕夜只有两天。
正式的隔离期过,确认安全后,张雪松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护理工作中。早上6时30分,当许多人还在梦乡时,张雪松已经出门奔向医院。8点左右,她换好工作服穿上隔离衣、戴好帽子和口罩,走进隔离病房,浓烈的消毒药水味扑面而来,这里,就是她一天繁忙工作的地方。
封闭的隔离病房,厚重的防护口罩,严密的防护一体衣,让人行动困难,喘不过气。稍微动一动就浑身是汗,衣服粘黏在身上,护目镜中全是呼出的哈气,水汽和脸上汗水凝结在一起,在镜子里汇集成一个“小水洼”。新闻里,医生和护士们脸上被护目镜和口罩勒出的压疮和消毒液侵蚀的伤痕累累的双手也是她的工作常态。为了给科室省下一套防护服,她常常是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张雪松说:“虽然北京的医疗物资现在还没有这么紧张,但是居安思危总是好的,这都是稀缺的战时储备。
晨光微熹时出门,夜色阑珊时归家。张雪松一天需要高强度的工作12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一百五六十个病人。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感染科护士,为了防止自己身上可能携带的致病菌感染家人,她依旧忍痛远离了自己年幼的女儿,坚持和家人进行了隔离防护。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她义无反顾;17年前的席卷全球的“非典”,张雪松也依旧冲锋在前,接待急诊,照护病人,她毫无怨言,从不却步,在2003年被授予“英雄护士健康天使”荣誉称号。两次面对病毒的侵袭,张雪松坦言,自己也害怕,但总是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起责任。一句朴实、真诚的话语,却折射出她作为一名感染科护士内心崇高的职业精神。
女儿在抗疫一线英勇战斗,张雪松的母亲苏金苹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社区志愿防控工作,在西门站岗执勤。苏金苹去年刚刚做完膝盖手术,到现在走路还有些吃力,可春寒料峭,凌冽的寒风中,70岁高龄的苏金苹一站就是三个小时,检查出入证件、指引返京人员登记........她用自己的力量守卫着家园这方净土不被病毒侵犯。
受到母亲和外婆的感召,年幼的李姝阅还特意叠制了许多“小爱心”送给西门执勤的志愿者们,感谢和母亲一样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志愿者,用自己独特可爱的方式,温暖着战“疫”一线的勇士们。
有国才有家,正是因为有了像张雪松家庭一样的同志守小家、卫大家,夜以继日,扎实工作,疫情防控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良好进展,我们也坚信,只要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昌平广播电视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