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基层防控网络中特殊的中坚力量。今天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不少群众自发制作点心、贺卡送给身边的“大白”,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疫情防控千头万绪,社区情况千差万别。小区关口的查验,生活物资的取送,楼内环境的消杀,心理问题的疏导等事务都需要有人进行对接,全靠基层工作者显然力有不逮。紧要关头,古道热肠的北京市民又一次站出来,奋战在关卡执勤、物资配送、医疗应急一线。截至目前,“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3097个,累计招募志愿者29.1万人,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58.1万人。
疫情防控守护着每一个人,大家执行力越强、配合度越高,越能为疫情防控大网提供支撑,越能争取抗疫主动权。这也意味着,广大市民在做好自身防护之外,也要对一线工作者、志愿者多多理解配合。比如,身处封控单元,生活物资采购最好遵循必要原则,少买一些特别沉的饮料、啤酒,减轻志愿者搬货上门的体力消耗;核酸检测排队时自觉保持间距,主动扫码、亮码,遵守现场志愿者的指挥;遇事多将心比心,少一些情绪化的抱怨,多体谅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既是携手抗疫的共同情感,也是战胜疫情的效率来源,“人人相善其群”,防疫措施执行起来才能更加顺畅,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志愿服务源于奉献之心,但要让志愿者精神持续闪耀,也需要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来护航。当前,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梳理总结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阶段性经验,制定发布了《关于动员全市志愿者参与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以制度之力帮助心有大爱者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志愿者培训和服务保障,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并为志愿者配发统一标识,提供基础保险和志愿服务所需的必要防护和工作物资……以明确保障措施守护好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志愿服务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能。
你为我服务,我为你减负;你为我负重,我为你分担。疫情终将过去,但抗疫期间志愿服务的温暖力量不会消散。这段独特的集体记忆,将加深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将不断擦亮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京ICP备:05005722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01123号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京备200916
北京市昌平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